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118期答案

2023-07-10 05:36:32 来源: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相关推荐: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118期


(相关资料图)

考试题库:[各地区试题] [模拟试题] [强化训练题] [每日一练]

科目一(1-4)

1.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题干是一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出关系为:成就一番事业 ⇒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A 项“假使…就”推出关系为前推后,即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是题干假言命题的逆命题,与题干意思不一致;

B 项“除非…否则不”推出关系为后推前,即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不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与题干意思不一致;

C 项“只要…就”推出关系为前推后,即不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能成就一番事业,是题干假言命题的否命题,与题干意思不一致;

D 项“如果…那么”推出关系为前推后,即不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是题干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二者是等价的关系,故答案选 D。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第一项+第二项+2=第三项,6+9+2=17;9+17+2=28;17+28+2=47;28+47+2=(77);47+(77)+2=(126);(77)+(126)+2=205,故本题答案为 B。

3.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 IPv6。IPv6 采用“冒号十六进制”来表示,在遇到连续多个“0”时,可用“:”或单个零来简写,故 A 选项,D 选项错误;IPv6 地址的编码采用类似于 CIDR 的分层分级结构,故 B 选项错误;IPv6 的地址位数为 128 位,C选项正确。

4. 【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文章的中心句是:善意是不能标价的,恩惠也不必承载过多的酬酢——懂得了善的真谛,受助者与捐助者通过对一袋花生种子的精妙阐释与透辟理解,灵魂都获得了神圣的濯焕与。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善意的价值无法标价,只有懂得了善的真谛,受助者和捐助者才能获得灵魂上的。

(2)“精妙阐释”指当福特接受贝蒂捐助的一袋花生种子后,和学生一起撒播种子收获了600美元,向福特证明了自己能够很好利用他的捐助,这种对待他人施与的恩惠的方式,获得了福特的认可与尊重,因此他立即拿出600万美元交给了贝蒂。

“透辟理解”就是福特顽固的拒绝捐款的真正原因。福特认为金钱的价值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他担心太轻易得来的金钱很难让受施者感受到金钱后面潜隐着的苦与智,这种对善行的理解远超他人。当他发现贝蒂有能力去接受施与时,他毫不犹豫的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才是真的慈善。

科目二(5-10)

5.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建构主义发展观。提出主要的概念有: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等。

选项A,皮亚杰的平衡概念是主动调节认知活动的原则,具有主动性。

选项B,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选项C,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逐渐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

选项D,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根据题干,小刘学习球类运动的知识融入大家,是改变认知结构适应新刺激的表现,是顺应的表现。故排除ABC,本题选D。

6.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目标的分类。(1)知识性目标动词:捕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分析、得出、设计.报定、应用,评价、撰写。(2)技能性目标动词:尝试、模伤、运用、使用。(3)情感性目标动词::体验、参加、参与、交流、关注、认同、拒绝、确立、形成、养成等。情感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题干的描述“体会时间的宝贵”是情感性目标的典型体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7.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程气氛类型知识点。

A项: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教师失去了对课堂的驾驭和控制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行其是,教师因此有时不得不停止讲课而维持秩序。

B项: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课堂发言踊跃。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保持冷静的头脑,注意听取同学的发言,并紧张而又深刻地思考。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

C项:无此类型,故排除。

D项: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情绪压抑、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小动作多,有的甚至打瞌睡。对教师的要求,学生一般采取应付态度,很少主动发言。有时学生害怕上课或提心吊胆地上课。题干中钟老师的课堂是一种消极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害怕、消沉、不积极。所以D项说法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8.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教学评价的分类。根据评价的功能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按照评价的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他人评价和自己评价。

B选项,按照评价时运用的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评价、评价以及个体内差异评价。

C选项,按照评价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9. 【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课堂导入的类型。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通过导入,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方向上来,因而又叫特定导入。

A选项,衔接导入法这是各学科、各年级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它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知识间的联结点,利用旧知识的回顾和引申来导入新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互为因果。作为引出新知识的已有知识可以是上一节课讲的或前几课学过的,也可以是其他相关课程学过的。采用这种导入方法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B选项,情景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设置具体的、生动的环境或情景,让学生在教学开始时,就置身于某种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氛围中参与活动,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习故事的欲望。

C选项,设疑导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与本节主题相关并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欲望的方法。

D选项,典故导入是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或报刊上的有关新闻,以及历史上或社会中的故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些事例中的问题的愿望,通常在学生缺乏有关事实的情况下采用。

材料中,李老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出教学内容,属于设疑导入法。故此题选C。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是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