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104期答案 全球动态

2023-06-20 05:39:49 来源: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网

相关推荐: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104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培养。杰罗姆•卡根依据个体解决问题时的速度与精确度的偏好,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心理学家荣格根据长期临床实验,把人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选项A,内倾者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评判外部事物的。对于性格内倾性的学生应多鼓励表扬,从某种角度去肯定欣赏他们,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选项B,沉思型个体在问题解决时常常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先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精度而非速度。在课堂学习中,沉思型的学生多表现得小心谨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倾向于充分思考,在没有足够把握之前,不会轻易回答。对此,教师要多创造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勇敢地表现自己,锻炼胆量的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选项C,冲动型个体则常常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冲动型的学生难以耐心细致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因此他们在阅读、推理之类的任务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为了帮助冲动型学生克服其缺点,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训练,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好品质。例如,当他们在课堂上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紧跟着再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其进一步思考;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其比较学习材料的构成成分,注意并分析视觉刺激。

选项D,视觉型学习者的典型特征是喜欢通过接受视觉刺激来学习,例如阅读课本、黑板或练习册上的文字。他们倾向于通过观察别人的演示来学习,通过阅读来记住和理解内容,因此往往可以借助书本自学,而不需要很多的口头讲解。视觉型学习者善于觉察细节、组织材料,尤其当事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时候,他们这方面的优势就更为明显。而视觉型的学习材料能一下子呈现全部信息,允许学习者按自己的知觉速度去理解各个部分,专心分析而没有记忆负担,因此受到视觉型学习者的喜爱。此外,视觉型学习者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当身边有人说话或讨论问题时会很难集中注意力。在记忆材料时,也喜欢在心里默记,而不是通过反复朗读等方式。

题干中,需要培养努力思考的品质,这是对冲动型学生的具体要求。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A项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B项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C项知识内化是指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故ABC项均不符合题意,此题选择D。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小小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看到的一样。他会认为自己看到的,知道的,丁丁也同样知道。因此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小小会认为,丁丁要去找衣柜找玩偶。因此选择A。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赫尔曼•威特金把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

A项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B项,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杰罗姆•卡根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

C项反思型又称为沉思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做出回答之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

D项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做出反应。

题干中,这个学生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属于场依存性,故本题选A。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不相同。

选项A,培养自我同一性是青年期的任务,年龄12-18岁,个体此时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这里的角色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一贯经验和概念。

选项B,培养主动感是学前期儿童的主要任务,年龄3-6、7岁,本阶段的危机在于儿童即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被禁止的活动。成年人应该是监督而不是干涉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过多的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这一阶段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选项C,培养亲密感是成年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年龄18-30岁,此时个体如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形成一种亲密感。这种意义上的亲密感,是指个体愿意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的交往,并保持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学会与他人分享而不计回报。如果害怕被他人占有和不愿与人分享便会陷入孤独中。这一阶段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选项D,自我整合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一个人如果达不到这个境界,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望和沮丧。绝望的人则表现为不能坦然地面对过去,不愿意面对死亡,没有获得一种满足感。这个表现是属于成年晚期的特点。

题干描述12-18岁对应的是青年期,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故本题选A。

6.【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平衡就是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A、B、C、D四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

7.【答案】A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认知风格的理解。场依存型的人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场依存型的人在学科兴趣上更倾向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成绩较差,社会科学成绩较好。

选项A,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他们的学习常常依赖外部反馈。因此,A项符合题意。

选项B,数学属于自然学科,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与数学。因此,数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化学也属于自然学科,对应的也是场独立型学生的特点表现。因此,人文学科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社会学科主要研究社会中的群体现象,它侧重于与人的交往。符合场依存型的特点。因此,D项符合题意。

所以,B、C两项为干扰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D。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l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

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题干描述的青少年自觉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是指心理自我,故题干描述说法错误。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认知方式是指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无好坏之分。沉思型的学生在做出回答之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答案而不是正确的答案。场独立型的学生是“内部定向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独立性的人善于分析和组织。场依存型的学生是“外部定向者”,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2)心理发展观。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3)内化学说:他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对教学的影响:维果斯基也是一个建构主义者。首先,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其次,维果斯基强调活动,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第三,维果斯基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在于: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展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指导性。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