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101期
考试题库:[各地区试题] [模拟试题] [强化训练题] [每日一练]
科目一(1-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750米,有“高原大陆”之称。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绿野仙踪》是美国作者莱曼•弗兰克•鲍姆的作品。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聂耳,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奠基者,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开路先锋》《卖报歌》等。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科目二(5-10)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神话起源说指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心理起源说指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指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生物起源说是指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其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沛西·能。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描述的是教学相长思想。
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题干中的文言出自《学记》,大意为:在不合正道的事发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预先防备;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育,叫做合乎时宜;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导,叫做顺应;使学生相互观摩而得到好处,叫做切磋。这四点是教育取得的原因。因此,“豫”体现的是预防性原则。
8.【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双趋冲突又称为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又称为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题干当中针对外出旅游这一目标,想放假出去又怕人多,想平时出去又怕没有时间,所以为双重趋避冲突。因此本题答案为D。
9.【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某同学既想取得好成绩,又怕学习吃苦,既有想要的好成绩,又有不想要的苦,因此属于趋避冲突。双趋冲突指有两个目标,且两个目标都想要。双避冲突指有两个目标,且两个不想要。对于同一事情,这个事情中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中含有一对趋避冲突,这会儿产生的冲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决定因素。
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与其他因素相比,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不仅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能动地调整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还能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施加系统地影响。但教育并不是的,所以,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