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教育的批判,由赫尔巴特创立的教育学在19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教育学发展的多元化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文化教育学。这部分内容需要大家主要以单选题和判断题备考,可能会出现识记型的单选等。
(资料图)
文化教育学亦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注意别称】,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德国的教育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德国的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注意人物和观点匹配型单选题考法】
其哲学基础是生命哲学和精神科学。生命哲学不仅反对传统理性派唯心主义的抽象原则文化教育学和观念,而且反对经验派唯心主义标榜的经验、感性事实,认为实证主义的机械论和唯理论的抽象原则均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有说服力的世界观,而只有以“生命的体验”“生命的现实”为根据的哲学,才能成为洞察当代社会的本质和真理的世界观。与自然科学划界,为人文科学争地盘,成为生命哲学的出发点,而标榜人的生命能动性、体验性、流动性是其哲学方法的重要特征。此外,文化教育学还广泛吸收了文化哲学、价值哲学以及现象学以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文化教育学作为一个教育流派,其思想先导为狄尔泰,而正式为这个流派命名的则是李特,他于1917年提出建立文化教育学,其后经过斯普朗格、诺尔、魏尼格、福利特纳、鲍勒诺夫等人的努力,而形成文化教育学的不同支派。
文化教育学提出了几个不同于以往教育哲学的重要范畴。第一,体验和体验论。狄尔泰将体验作为教育中教与学、人与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力图为教育脱离传统的知识教育模式寻觅一条新途径。第二,理解与理解论。以福利特纳的解释学教育学为代表,通过对“文化本文的时间”和“解释的时间”这两个历史时间距离的考察,得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克服时空距离、语言距离而追求本文的原意,而在于通过重新理解而创造主体的能动性,在于通过学生与的历史、文化“本文”的对话而创造出新的意义,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第三,陶冶与陶冶论。李特认为,陶冶的本质在于,它总是以一种超出人的木能的普遍法则去要求人,使人扬弃旧我,走向新我,从而实现人的灵魂、人的情感、意志、知性的全面改造。第四,唤醒与“非连续性”。所谓的唤醒,在斯普朗格看来,教育的目的并非是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生命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鲍勒诺夫则将唤醒看作是一个过程。第五,价值论和目的论。文化教育学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它的三个转向上,即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从文化批判到语言的批判,从语言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其目的论是从悲观主义走向乐观主义,从人的片面畸形发展走向人的知情意总体发展。文化教育学对世界各国均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注意学派和观点匹配型单选题考法】
观点总结:
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2.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
4.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基本评价:
第一,文化教育学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方面给人以许多启发;第二,其缺陷和不足在于思辨气息太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定义;忽略了教育受制于政治、经济及个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注意学派和评价匹配型判断题考法】
题目练习:
1.【单选题】认为“教育就是文化过程”的教育学派是( )。
A.文化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制度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A。解析: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斯普朗格认为“教育就是文化过程”,文化过程包括“文化的创造”和“文化的传递”两个部分,教育属于文化的传递过程。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有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C选项,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乌里。
D选项,批判教育学美国的鲍尔斯、阿普尔等。
2.【多选题】以下属于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的有( )。
A.斯普朗格 B.狄尔泰 C.利特 D.梅伊曼
【答案】ABC。解析:选项ABC都是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D选项梅伊曼是实验教育学代表人。故本题选择ABC。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