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一年一度的西安国际儿童戏剧展演如约而至。8年来,这一国际性戏剧节邀请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6部优秀剧目,演出650场,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近700万人次,以西安为圆心,拉起世界儿童戏剧的“朋友圈”,也为中国儿童戏剧创作打开与世界通联的窗口。我国儿童剧创作发展迅速,品类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然而,如何进一步增强原创力,避免创作同质化,扩展现实题材儿童剧的广度与深度,更好满足不同年龄层儿童的需求?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以精筛选题为源头,探索破题路径。
《我和大圣的一天》剧照。(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供图)
我们追求“一剧一特色”“一剧一风貌”,积极拓展舞台呈现方式,讲孩子们爱看的中国故事。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推出了多部作品。比如,以祖孙情为叙事线索、展现节气传统文化的《二十四个奶奶》,深挖本土文化、让文物“讲故事”的《我们是秦俑》,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的《遇见星海》,回望峥嵘岁月、呼唤世界和平的《火印》,讲述父子情感的《我和大圣的一天》等等。
这些儿童剧作品在满足孩子们文化需求的同时,真正与他们产生心灵共鸣,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二十四个奶奶》巧妙地把民俗、二十四节气、祖孙情融合在一起,创造性运用黑光剧、肢体剧等表现形式,获得国内外23项荣誉和奖项,不仅深受小观众喜爱,更让世界看到中国儿童剧的魅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遇见星海》运用歌舞剧元素,让故事伴随音乐歌舞呼之欲出。演出中,小观众们经常看着听着,就跟着一起唱了起来。《我和大圣的一天》没有舞台边界,小观众和演员们身处同一个场景,演员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情与动作,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
孩子是天生的梦想家,创作者不应仅仅满足于讲好一个故事,还应该重视舞台视听感受,关注综合艺术的呈现方式。背靠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们积极探索“舞台+旅游”“舞台+云端”“舞台+户外”等“舞台+”儿童剧融合方式。2017年,文旅融合儿童舞台秀《哪吒》在西安曲江海洋极地公园上演。该剧融合杂技、武术、木偶剧、音乐、舞蹈等表演形式,运用数字影像技术,融合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如今,《哪吒》已连续演出7年超800场,累计服务观众近70万人次。《我们是秦俑》以包括秦俑在内的11件文物为故事蓝本,赋予文物以生命,将文物材质特性、修复过程和文化内涵融入故事,以小朋友易于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传递。自2019年首演,该剧连续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分别受邀在北京、成都、青岛、杭州、厦门等地演出。
儿童剧不但要给孩子带来欢乐,更要让孩子们在美的舞台和美的故事中接受陶冶、享受艺术,培养健全人格。这就对儿童剧创作提出更高要求,这是要求,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创新的持久动力。
(作者王丽虹为西安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人民日报记者张丹华整理)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