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实时:《鲸》:光影中的“救赎”之旅

2023-04-17 10:13:34 来源:教育快播网

作者:张 雯

在今年的奥斯卡典礼上,布兰登·费舍凭借电影《鲸》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奥斯卡影帝。他用真挚的表演将主人公查理的救赎之路诠释得淋漓尽致,得奖也是众望所归。


(资料图)

布兰登·费舍本是好莱坞型男,在《木乃伊》中的演技为人称赞,但之后很少有出彩的作品。除了臃肿落寞的形象偶尔会上花边新闻,作为演员的他甚至快消失在观众的视野之中。直到2018年的一次采访,布兰登·费舍才透露了一些原委。他先后经历了离婚、破产、手术、亲人离世的伤痛,并长期受记者界高层的性骚扰,故一蹶不振长达多年。这次《鲸》的参演,让跌入低谷的布兰登·费舍重新振奋起来,他将自己的过往和角色融为一体,用完美的表演让主角查理走完他的救赎之路。

救赎之路在光影中开启

影片主人公查理是美国爱达荷州的一名写作教师,因爱上同性学生艾伦,从而导致家庭破碎。后来,艾伦因自身信仰原因自杀,他的死使查理感到悔恨内疚。查理在长期郁郁寡欢之中采取暴饮暴食的方式缓解自己的痛苦。影片《鲸》改编自萨缪尔·D·亨特的同名舞台剧,除开篇的公共汽车镜头,剩余所有镜头都发生在查理的出租屋中,对导演的场面调度能力、演员的表演、剧情的展开逻辑要求极高。正如《十二怒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完美陌生人》这类发生在同一场景的电影,它们的成功也离不开上述因素。

电影改编自舞台剧,自然也借鉴了戏剧表现手法,将全片划分为五“幕”,一幕对应一天,每一天的天气、氛围、光线都有很大差别。影片的第一天是雨天,第二天和第三天是阴天,第四天是雷雨天,第五天是晴天。导演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跟随影片的节奏和剧情发展逻辑。第一天的雨天和室内昏暗的光线就将观众拉到查理颓废的生活面前,紧闭的窗帘、幽暗的卧室、冷色调的处理,向观众展示了查理糟糕的身体状况以及他不久于人世的信息。但在友情的鼓舞下,查理的内心有了一些触动,他望向窗台正在吃苹果丁的鸟儿,想到了曾经养育又抛弃的女儿,救赎之路也由此开始。

人物内心在光影中展现

离婚后的查理没有了女儿的抚养权,甚至连探视权也被妻子玛丽“牢牢掌管”。但查理还是打通了女儿的电话。和阔别多年的女儿相见并非催人泪下的场景,实则充满冲突和对立。叛逆期的女儿咒骂查理“恶心”,并对当年查理抛弃自己感到无比气愤和痛心,致使查理的伤口又被女儿无情地撕开。

在查理和女儿艾莉的对手戏环节,艾莉的面光线常常透露出一丝狡黠的意味,左右脸的明暗光线对比突出了艾莉叛逆、冷酷的性格;但在影片结尾艾莉与查理和解之后,艾莉沐浴在黄昏光线下,面光柔和均匀,如天使降临一般,她用爱原谅了父亲,完成了人物弧光的转变,同时也让查理在爱中获得了救赎。

查理的角色处理也是如此,影片用光影诠释了他的内心。查理的生活环境是昏暗的,但片中有两处场景是温暖的,一是查理回忆起一家人海边度假的时光;二是查理望向与艾伦曾经共同生活的房间,影片中暖色调的场景展现了查理在追忆时的内心世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奋力起身,朝着女儿走去,每一步都是异常艰难,但此时的光线已不像之前的光线那样昏暗,所有的光照在他的脸上,查理像是获得了“新生”,无畏地走向天堂的大门,在生命的尽头完成了救赎。

光影中的同情与共情

影片的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曾执导过《梦之安魂曲》《黑天鹅》等影片,他用独到敏锐的光影视角剖析人物表象之下的晦暗与畏缩,在对生命的极限体验中混杂了偏执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富有一种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自我忏悔与救赎情结,这在《鲸》的主人公查理身上表现得尤其显著。

电影是光影的艺术。《鲸》之所以获得了较高的成就,也是因为它在某时某刻拨动了观众的心弦。影片中的光影或多或少也曾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某个时刻、某个角落,比如明亮的清晨、墨染的黄昏,光不仅是电影的语言,更是我们认识世界、感知生命的通道。

得益于光影的运用和人物的精湛演技,这场救赎之旅成功抵达了终点。电影虽以人的死亡为结局,但死亡或许也意味着另一种新生。

(作者张雯系微电影导演)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