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 林
新编汉剧《夫人城》的上演,意味着汉剧“三国戏”大家族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新编戏立足意蕴深厚、广受欢迎的三国题材,经过剪裁、加工和再创造,开掘出有别于传统的新意,令人耳目一新。从中也可以窥探出一些挖掘戏曲传统题材的特点。
(相关资料图)
新编汉剧《夫人城》剧照
从传统题材中开掘时代需要的故事,赋予传统题材或故事以新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很多新编古装戏、历史戏的选择,既符合艺术创造与发展规律,也容易被新老观众接受。传统题材因其“传统”,往往已经形成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稳定的审美心理,坚固的价值认同,受这些因素影响,要在传统题材中开新篇、立新意,又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并不是容易的事。
传统题材的开掘,一般来说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做“减法”,二是做“加法”。汉剧《夫人城》主要是做“加法”,即依托传统的题材、故事和相关文献记载,为人物赋予新的认识和理解,从立意上进行开掘。根据这个思路,从传统戏中截取所需为我所用,又根据刻画的人物增加情节关目,铺设演绎一段别出心裁的故事。
传统题材的开掘,当然要扎根传统,从传统提供的材料中锻造出新意。汉剧传统戏中的“三国戏”剧目丰富,经典也不少。据初步统计,汉剧三国戏存目100种以上,有剧本的也不少于60种,常演剧目有《兴汉图》《哭祖庙》《捉放曹》《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单刀会》《群英会》《走麦城》《截江夺斗》《祭江》等。在汉剧的演出剧目中,“三国戏”历来都是重头戏。人民群众了解三国历史、人物,很大程度上是受戏曲、说书、曲艺等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戏曲中生动的故事、鲜明的人物。一方面广大群众熟悉了三国历史和人物,反过来又吸引着历代观众爱上三国戏,这就形成了三国戏传统题材的几个特殊价值,一是群众价值,二是教育价值,三是伦理价值。如此,根据三国故事新编或改编的艺术作品大都遵循着这些特点。
新编汉剧《夫人城》故事情节兼采《三国志平话》《三国志通俗演义》及《舆地纪胜》《方舆纪要》等文献中的记载,融传统三国戏、民间野史、三国传说为一炉,再经过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加工、创造,让观众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孙夫人。剧中对主要人物孙夫人的刻画,塑造出了一位全新的人物。
正史对孙夫人的记载只有寥寥几笔,真实名讳不得而知。孙尚香之名姓,是戏曲艺术的大胆创造。在京剧、汉剧以及诸多地方戏中,孙尚香的名称基本是一致的。孙尚香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记载非常粗略,到了戏曲作品中,孙尚香这个人物才有了比较完整的形象。汉剧传统戏中与她有关的戏虽然不多,但都是深受观众欢迎的剧目,如《祭长江》《截江夺斗》(又名《拦江救主》)《回荆州》《甘露寺》(又名《刘备招亲》或《龙凤呈祥》)等。汉剧的“三国戏”绝大部分是一末、二净、三生、六外、七小、十杂为主的戏,四旦、八贴、九夫的戏非常少。集中表现的人物主要是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可以说,汉剧传统“三国戏”主要塑造了一群男性英雄人物形象,而《夫人城》选择孙尚香作为表现的主要人物,一是丰富了三国人物中的女性形象,在众多男性英雄中,突出这样一位女性人物,让人眼前一亮;其次,在汉剧的行当中,孙尚香归入四旦行,丰富了旦行为主表现“三国戏”的剧目,使得表现三国戏的汉剧行当更加完备。
在汉剧传统戏中,孙尚香虽贵为郡主,但主要还是“贤妻良母”的形象,在《夫人城》中,却能明显地感觉到她的与众不同。在《祭长江》中,孙尚香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即便母亲强力反对,也不为所动,颇有个性。但总体而言,人物仍在恪守“贤妻良母”的伦理道德。在新编《夫人城》中,孙尚香的形象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其一,在“贤妻良母”的传统印象中,加重了个人情爱的渲染。孙尚香在男女之情面前,选择更加主动、自信——当发现要刺杀之人是仰慕之人,她便提出“比武招亲”,舞剑定姻缘,颇有几分豪侠之气。她在政治姻缘中没有把名利看得很重,而是遵从内心的情感体验,大胆争取个人幸福。从这一点来说,《夫人城》中的孙尚香有了几分现代女性的气息,有了时代感。其二,与上述形象变化相关,在经历了情感波折起伏和血淋淋的征战攻伐后,她有了对人生的慨叹,对功名的怀疑,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且不论这种开掘是否合乎情理,至少是对人物形象深层开掘的一次大胆尝试。
开掘传统题材,将其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呈现出来,以契合当今时代价值,满足当下群众精神需求,这是挖掘传统题材的意义所在。汉剧《夫人城》作为传统题材的新创作品,努力挖掘“三国题材”中可能蕴藏的现代价值,从女性视角切入,从情感世界出发,抵达对人生、功业的领悟。其中,孙尚香就唱出了:“思霸业、羡霸业、争霸业、霸业似城将人陷。权似槛、利如闩、名为垣、困死英雄尺寸间!市井争将英雄赞,不知英雄更堪怜!”的慨叹。孙尚香的人生境遇,启发她对“城”有了不一样的理解。现实之“城”,延伸到人生,功名利禄亦为“城”,似枷锁、似门闩,困住了天地间的英雄豪杰,由此生发出对英雄人物“可悲!可叹!可怜!”的无可无何之感。观众见到此情此景,不免嘘唏感叹。
三国故事之所以动人,与其所崇尚的英雄主义文化密不可分,这也是三国戏群众基础深厚的重要原因。三国是一个崇尚英雄主义的时代,英雄人物与时事风云相互激荡,砥砺功名、建功立业,人人都在纵情施展自我,社会充满了对英雄的肯定。孙尚香在《夫人城》中对英雄发出的感慨难免让人产生“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淡漠之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弱化了英雄主义精神。本剧《余韵》部分,孙尚香、诸葛亮有如下一段对话。孙尚香:“谈何悲欢!原来诸葛丞相亦困城中,你亦困城中!”诸葛亮:“天下英雄,谁人逃得城外?”这是二人历经前情往事后,各自发出的由衷感叹。英雄人物困守“城内”,难逃“城外”的哲理式感悟,与三国戏传统题材的崇尚英雄的价值内核判然有别,虽然颇具新意,但也会令观众产生隔阂、陌生之感。
郭汉城先生在评《成败萧何》时谈到历史题材的处理,认为人物形象刻画没有完美地完成,其中一个原因即在于“没有按历史事件的性质真实地去描写人物,掺杂一些浪漫的‘道德评价’因素”。挖掘传统题材,要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性质”,不能用温情脉脉的浪漫情调去消解重大事件的严肃性,剧中人物的行动、矛盾、冲突应契合大的历史背景或传统故事,在此基础上,再来揭示人物命运的沉浮,启迪哲思。传统题材的开掘,离不开锻打铸造立新意。这一创造性的过程应是由内而外的,铺排情节、设置关目。只有将新的立意扎根于继承优秀表演艺术经验和技巧的基础之上,传统题材新编开掘才会走得更远更稳。(魏林)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