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107期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8个月左右);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到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18岁-3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30岁-60岁);完善对绝望(60岁以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通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现有水平达到即将达到的水平。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按照顺序依次分成了八个阶段:婴儿期-基本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学前期-主动对内疚;学龄期-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A选项,信任-不信任感: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可以的、安全的、充满爱的。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并影响其成人后人际关系的建立。B选项,自主感-羞愧与怀疑: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此时儿童应该发展有目的、有意识的自主行为,能够比较独立地探索和面对外部世界。从而感到自己的力量,感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力。C选项,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个体此时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自我同一性又称自我认同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和认知的整合。D选项,勤奋-自卑:此阶段对应小学时期,这是个与同伴交流的需要以及被同伴(主要是同性,同伴)接受的需要与日俱增的阶段,发展的关键是勤奋地学习,获得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题干中描述的是婴儿期,发展任务应该是克服不信任,感获得信任感。故本题选A。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按心理发展的定义可知,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CD选项是根据反应时间和准确性划分的认知风格,题干无体现,故排除。A选项场独立型是“内部定向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独立型的人善于分析和组织。B选项场依存型是“外部定向者”,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题干中强调“王老师喜欢课堂互动,依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授课风格”符合场依存型的教师的特点。故答案选择B。
6.【答案】BCD。中公教育解析:智力的性别差异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即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比男性多;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男性的视知觉能力较强,尤其是空间知觉能力,男性明显优于女性。女性的听觉能力较强,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女性明显优于男性。在嗅觉能力方面,女性也优于男性。男性偏于抽象思维,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女性长于形象思维,喜欢语言、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一般地说,女性比男性口语发展早,在语言流畅性及读、写、拼等方面均占优势,但男性在语言理解、言语推理等方面又比女性强。A错误,说反了。BCD表述正确。
7.【答案】AB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如儿童说“你踩在小草身上了,它会疼得哭”,即所谓的“泛灵论”。这一阶段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本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他们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推的不可逆性;此外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与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本阶段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守恒是指物体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但本阶段儿童由于受直觉知觉活动的影响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思维存在集中化的特征。他们在做出判断时倾向于运用一种标准或维度,比如:长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还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所以选ABC。
选项D,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如儿童说“你踩在小草身上了,它会疼得哭”,即所谓的“泛灵论”。选项D错误。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1)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儿童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判断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3)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综上所述,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个体自我意识是心理自我。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至1岁);婴儿期(1至3岁);幼儿期(3岁至6、7岁);童年期(6、7岁至11、12岁);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青年期(14、15岁至25岁);成年期(25岁至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时期。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时期应为童年期。故本题说法错误。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此说法错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此外,心理健康的标准为:①自我意识正确。②人际关系协调。③性别角色分化。④社会适应良好。⑤情绪积极稳定。⑥人格结构完整。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方面健康与疾病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并不是某种固定、永恒不变的状态,它会因为社会、生物等方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因此,心理健康绝不仅限于没有心理疾病或是心灵上的安宁,它还要求个体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追求达到更高境界和发展的动力。故本题说法错误。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