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之认知过程

2023-06-07 14:49:52 来源: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一、单选题


(资料图片)

1.以下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错觉是感觉的一种特殊形态

B.似动知觉是一种错觉,错觉都是不好的

C.错觉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在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时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主观上的歪曲,条件具备必然产生

D.很多练功房装了一面特别大的镜子显得屋子很大,这是一种幻觉

1.【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错觉的相关知识。

A选项,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人在出现错觉时,知觉的映像与事物的客观情况不相符。

B选项,似动知觉是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主观上的歪曲,属于错觉。但错觉并非都是不好的,比如说,穿竖条衣服显得人很瘦,这就是一种积极的作用。

C选项,错觉是知觉的特殊形式,与幻觉有本质区别。错觉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在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时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主观上的歪曲,条件具备,必然产生。幻觉是无条件的,它是主体对脱离客观事物刺激的虚幻反映。

D选项,很多练功房装了一面特别大的镜子显得屋子很大,这是一种错觉。

综上,本题选择C选项。

2.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觉,婴儿深度知觉的能力随着年龄的递增在发展,以下哪一实验证明婴儿存在着深度恐惧( )。

A.视崖实验 B.小鸭子认母实验

C.蜡烛实验 D.双生子爬梯实验

2.【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深度知觉的相关实验。

A选项,美国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设计首创的视觉悬崖是一种用来观察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

B选项,劳伦兹所做的小鸭子认母实验证明了关键期的存在。

C选项,邓克尔的蜡烛实验证明个体存在功能固着。

D选项,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成熟机制决定人的发展。

综上,故本题选择A选项。

3.小明在看电影时无意中记住了几个英文句子,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应用到,这属于什么记忆( )。

A.外显记忆 B.内隐记忆

C.陈述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3.【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内隐记忆。

A选项,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B选项,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小明无意中记住的英文句子属于内隐记忆。

C选项,陈述性记忆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陈述性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

D选项,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即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如打篮球。

综上,故本题选择B选项。

4.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千手佛、九头鸟、大人国、小人国等形象这属于( )。

A.粘合 B.夸张与强调 C.拟人化 D.典型化

4.【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的形式夸张与强调。

A选项,粘合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孙悟空、猪八戒、美人鱼、飞马等的形象。

B选项,夸张与强调是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一种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增多、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C选项,拟人化是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拟人化也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

D选项,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普遍采用的方式。

综上,题干中“千手佛、九头鸟、大人国、小人国等形象”突出了某一特征,属于夸张与强调。故本题选择B选项。

5.以下哪个属于思维的最基本形式( )。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系统化

5.【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A选项,概念是人脑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

B选项,判断是用概念去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C选项,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

D选项,系统化是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综上,本题选择A选项。

二、判断题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与表象无本质区别。( )

【答案】×。解析: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本质上的差别。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是一种形象记忆的过程,因此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则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它创造出来了新的形象,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的范畴。故本题说法错误。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句中所表述的是对比律的体现。( )

【答案】×。解析:差异律是针对感知对象与它的背景的差异而言的。凡是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相反,凡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小,对象就被感知得越不清晰。对比律指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因此,在观察中要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甚至还可以制造对比环境。也就是说差异率强调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对比律强调对象和对象的对比。题干中因为黄蝶这一对象与菜花这一背景之间的差别太小,使我们不能清晰感知黄蝶。故题干说法错误。

3.我们平时在听歌时,刚刚把耳机带上时感觉声音很大,但是过一段时间,觉得能够适应,这属于感觉适应中听觉适应,感受性是提高的过程。( )

【答案】×。解析: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题干中适应耳机的声音,属于感觉适应中的听觉适应。但我们适应较大的声音说明我们对声音没有那么敏感了,感受能力没那么好了,所以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故本题说法错误。

4.余音绕料属于感觉适应。( )

4.【答案】×。解析: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余音绕梁声音刺激已经停止,属于感觉后效。故本题说法错误。

5.注意的分散是无意识、消极的。注意的转移是有意识的、积极的。( )

5.【答案】√。解析:注意的分散,又可称“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是无意识、消极的。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是有意识的、积极的。故本题说法正确。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