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态:用文化温度涵养旅游品质

2023-05-06 11:20:58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马誉炜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度过了三年疫情的人们,纷纷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模式,全国各地的众多名胜古迹景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们盼望已久的“烟火气”回来了。尤为值得点赞的是,在“五一”小长假旅游热中,出现了不少以传统文化、地域风俗助力文旅发展的现象。这是顺应新的时代要求和助推旅游消费升级、用文化温度涵养旅游品质的创新之举,十分可喜。

“五一”期间,在“南戏故里”浙江温州,全国首个戏曲生活市集在九山书会启幕,当地精心打造戏曲生活市集,以“戏曲+”的形式,融合非遗手工、美食游乐等多元化、年轻化元素,展现中国戏曲文化、吸引众多民众前来赏戏游玩,不少游客大呼“过了一把瘾” ;在福建泉州,当地重启城南庙会,再现宋元庙会社戏景象,通过“政府召集+线上征集+企业联动”等方式,组织传统工艺、传统美术、传统小吃、老字号等非遗摊位进驻庙会,并配套举办民俗、文明实践等特色主题活动,让游客和市民游城南、逛庙会、赏非遗、品美食、话古城;在重庆万州,颇具特色的国风婚礼秀,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穿越历史时光”的浪漫……甚至,以烧烤而火遍全国全网的山东淄博,看似没太多人文加持,却因其热情好客、暖心安排,也给各地游客带来了充满人情味的“旅食文化”。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期待面前,旅游消费已不仅是风景本身,还包含了文化体验、人情体验等一系列大文化概念及其细分,用文化温度涵养旅游品质,已然成为各地的普遍共识。

用文化温度涵养旅游品质,让传统文化和地域风俗活动助力旅游发展,其好处显而易见。

一方面,能够“融情入景”地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凝聚和彰显时代“精气神”。过去,也许我们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参观景点时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地遛玩,印象往往浮光掠影。近些年来,在文旅融合的普遍共识下,各地纷纷积极地将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和风俗表演活动相结合,让更多的历史名胜古迹及其传说“活起来”,用一种更近距离的、让人们便于接受乃至游客能够参与其中的方式,给予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不仅是“走过路过看过”,有的可以更多地亲自体验曾经的生产生活,比如拉坯制陶,比如逗学戏耍。这就比解说式吸收打下的烙印深刻得多,甚至可以说带了一点游学的色彩,而这已是文旅互动演进日趋平常的形态和经验。

另一个方面,从各地传统文化和地域风俗参与“引流”旅游的活动看,它们大多有着较好的群众性和参与度,从而有效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深度和广度。丰富多彩的文化加持,直接的效益是有利于拉动消费、做大做强文旅经济、带动就业和致富,而持续的影响则是涵养起一方文化生态和水土。这对于当地可算是耳濡目染、以文化人,是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人才、做好传承的基础,也是推动创新、弘扬传播的增量;对于游客而言,则可能成为文化品牌和未来出游的吸引力所在,形成黏性,由“活”而“火”并非没有可能。人情味更足,往往意味着文化感更强,反之亦然,而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文明指标之一。

文旅融合助力经济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要做得漂亮、得体、长远,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比如,需要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搞好顶层设计,切忌搞大呼隆、一锅煮,应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根本、发挥优势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去抓好落实。又比如,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人才,在做好研究规划的同时,要舍得投入,看准了的就下成本,认准了的就干到底,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一张蓝图绘到底。在笔者看来,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等有关精神,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和文化赋能旅游升级的要求,积极用文化温度涵养旅游品质。只要科学筹划,有心有为有劲儿,就能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马誉炜)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