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头条:慢综艺,勿心急

2023-04-10 10:00:18 来源:教育之星


(资料图)

作者:泉 子

不久前,由《声入人心》创作班底制作的国内首档美学综艺节目《会画少年的天空》(以下简称《会画》)在湖南卫视完播。该节目立意美学熏陶大众,广受关注。然而,节目自播出至收官甚至到今天,观众批评声始终不断,豆瓣评分只有4.2。难道艺术美学注定曲高和寡,无法接地气、与大众文化接壤?

恐怕不是。刚刚落幕的济南国际双年展就在这个春天,大火了一把。线下,山东美术馆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线上,打卡照、二创作品爆火全网,甚至登上热搜……人们对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更深的理解,人人在美育的旅程中收获颇丰。而近年来,绘画类综艺也频频亮相各大卫视、网络视频平台。北京卫视推出的《书画里的中国》,或开设“茶画会”,或聚焦传世名画,采用“真人秀+影视”的创作手法,通过采风、学习的过程,从不同维度带领观众深度了解名画背后的故事,创新了表达、传承、实践的方式,嘉宾和网友还可以动笔参与致敬名作,颇有创意。

《会画》也属于同类型节目,节目主打“国内首档美学综艺”的定位。节目聚焦48位美术生,经过12轮的美术挑战,最终选出1位“当代新锐美术家”。他们请来演员李冰冰、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华人女性策展人陆蓉之、脱口秀演员李诞等当嘉宾,评审团成员包括常青、陈可、陈奕名、程海清、程昕东、丁乙、丘挺、邵亦杨、王春辰、肖戈等来自国内艺术领域各行业的专家学者,阵容不可谓不强大,制作团队也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高水平。这让人们对这档综艺的呈现效果期待满满。

不得不说,这档所谓美学综艺有野心,但太心急了。急在迫切填补综艺领域中的空白,而忘了其表达美、宣传美的初心是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早在《会画》的宣传期,节目组对选手报名性别的条件限制,已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面向所有美术专业的人群开启嘉宾招募,基本要求为年满18周岁,男性”。不少人怀疑,该档节目只是换了个名头的“男团选秀”,目标仍是女性受众市场,是以绘画艺术为噱头,包装选手颜值,营销饭圈文化。若只是打着专业性、艺术性的“美学综艺”幌子吸引关注,实质仍是浮光掠影、颜值至上的快餐化节目,又谈何点燃大众美育、开创艺术培育先河?

再看具体内容。优秀的艺术作品带给大众的,是自发的情感共鸣与精神愉悦。如《命运交响曲》,传达出贝多芬不屈苦难、不畏命运的慷慨激昂,感受着生命力的燃烧;梵高的《星空》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郁,也表现出人类的挣扎与奋斗。《会画》却以故事叙述代替精神表达,节目组给了某位选手大量镜头讲述自己、父亲和爷爷三代人的亲情故事,观众带着对他的感情再去观赏其作品,自然认为画作情感饱满,张力十足,但这幅画竟是完全的临摹品。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例子不在少数,节目更是被抄袭、媚俗、娱乐大众、不知所云等负面评价裹挟。《会画》的“王牌”本应呈现艺术作品的多元创作可能,有效引导没有艺术基础的大众学会欣赏一幅作品,但是对选手颜值和经历的过度专注、选秀式环节和剧本化镜头的剪辑,不免使其落入俗套;观众抱着学习与欣赏的目的前来,看到节目组自作聪明的拍摄角度与手法,在失望之余会产生深深的怀疑和疏离感。

在疲惫喧嚣的快节奏都市生活里,我们真正需要的美学,是心灵和精神的启发与共鸣,而非过度包装和渲染的浮华。《会画》的惨淡评分也让不少人感叹,国内市场的“慢综艺”已经进入了创作瓶颈期。其实,无论形式怎么变化,人们还是乐得接受这类“慢下来”的节目的,因为大家需要一剂精神治愈的良药、一个暂时逃离现实社会到达的“远方”,这种精神的弥补可以是《向往的生活》中怡然恬淡的田园生活,可以是《花儿与少年》中未知多样的异国风情,但不是《会画》这类剧本化演绎的宁静和单纯消磨时间的故事展示。作为艺术综艺,无论如何创新,专业性、客观性始终是第一要义。接地气,并不意味着娱乐至上,当选秀式的吵闹盖过美学的灵光碰撞与思想激荡,丢失的不仅是观众和市场,更或许导致大众对于艺术的望而却步。(泉子)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