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黄西蒙
最近,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黑塞精选集》,包括五部经典的黑塞小说:《荒原狼》《在轮下》《悉达多》《德米安》《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黑塞是20世纪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因其作品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以及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早已享誉世界文坛。这套丛书是对黑塞经典作品的再版,并匠心独运地选择了黑塞知名度最高的几部作品,装帧精美,篇幅适中,也很适合年轻读者阅读。
《在轮下》是黑塞小说中比较通俗的一部,也是其早期作品,但已形成了黑塞风格。这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讲述的是年轻学生汉斯面对校园教育对个性的压抑后最终走向崩溃的故事。这其实也是黑塞的个人成长经历:虽有天资,却不喜欢学校里刻板功利的教育,有较为明确的文学自觉,喜欢在课堂之外博览群书,了解社会,最终成功走上文学之路。而《在轮下》中的年轻人则面对更多的现实倾轧与压抑,师长的教诲与期待,让年轻学生的内心变得扭曲,苦苦挣扎,却不知道如何挣脱覆盖在自己身上的大网。
在世俗的观念中,一个人如果热爱文学尤其是诗歌,甚至希望走上文艺创作之路,很容易被外人贴上“不现实”乃至“不靠谱”的标签。还有很多家长和教师,一方面渴望孩子的精神世界可以变得丰富,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孩子坠入精神世界的深渊中,失去了在现实中谋求功利的能力。黑塞《在轮下》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状况,虽然它书写的时代距离今天比较遥远,但每代年轻人面对的成长难题,总是大体相似的:如何突破师长给自己的桎梏,怎样在成长路上保留个性,最终实现内心的充盈与成长,在今天也一样是一道难题。
《德米安》《悉达多》也是成长叙事,虽然文本立足于不同的故事背景,或许是对时代的虚拟,或许是设置了一个古代的场景,但不论如何,个体灵魂在成长中面对的诸多困惑,以及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矛盾,都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在黑塞笔下。
《荒原狼》就是体现这种矛盾性最强的文本之一,它也是黑塞最知名的小说,“荒原狼”的人物形象也已经进入文学史画廊。“荒原狼”在现实生活中文质彬彬、理性克制,但一旦进入纠结与癫狂状态,却如同荒原上奔走的野兽。不论是对于工作、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不快,“荒原狼”都会压抑内心的愤怒与狂躁,但这只会让他在独处时,产生更加严重的人格分裂。“荒原狼”这一人格意象,在当代都市群体中并不少见,只是很多人即便产生了精神的冲突与分裂,也没有像黑塞那样,意识到可以用文学来诉说和救赎。
在小说中,艺术剧院是黑塞为“荒原狼”设定的精神世界的具象呈现之地,甚至还让莫扎特出现,似乎是有通过艺术来实现人格升华与救赎的意味。而《荒原狼》中存在大量主人公梦呓般的语言,独白式的表达,纵然增强了人物的精神剖析力度,却也让一些读者感到阅读上的障碍,以至于托马斯·曼称之为“德国的《尤利西斯》”。比起其他小说,《荒原狼》确实相对晦涩,但并不算难懂,只是因为叙事方式上的呓语化,才让其显得复杂而艰涩。
不断寻找自我,在灵魂深处不停探寻,是黑塞提供给读者的思维方式。相比同样热衷于探索心灵世界的茨威格,黑塞没有格外留恋情欲方面,而是带有更纯粹的精神性。而相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黑塞的小说又对现实政治与西方宗教的思考较少。黑塞的思考是带有强烈内倾性的,时代性相对较弱,这也让不同时代的读者,感到黑塞小说时,并不会有强烈的隔阂感。毕竟,社会环境虽在不断变化,但人性确是古今相通的,社会规则对人性的规训,也始终存在,这也是黑塞作品获得历代读者喜爱的重要因素。
黑塞的小说虽然在探索人格与灵魂的复杂性,却非常拒斥说教式的语言。阅读黑塞的作品,即便不考虑其思想性,也是很有阅读趣味的。因为黑塞的语言很优美,十分流畅而灵动,他的小说中有大量的自然风光描写,叙述人物形象时,笔触也是相当平静的,这就消弭了书写冲突时可能存在的“冲击力”——阅读黑塞的小说,如同欣赏一幅景色淡雅的水墨画,读者原本躁动不安的心灵,也可由此平静下来。黑塞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即便相隔万水千山,异国的读者也能感受到黑塞笔下德国文学浓厚的艺术美感。(黄西蒙)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